当前位置: 当前位置:首页 > 健身 > 董作宾董敏《甲骨文的故事》:挂羊头卖狗肉的汉字寻根之旅翻车了 正文

董作宾董敏《甲骨文的故事》:挂羊头卖狗肉的汉字寻根之旅翻车了

2025-04-05 07:35:49 来源:热点资讯网 作者:紫陌 点击:6296次

今日读一本《甲骨文的故事——汉字的寻根探源之旅》,署名作者为董作宾和董敏。董作宾是中国研究甲骨文著名的“甲骨四堂”之一,是四堂中唯一参与甲骨文地下发掘的研究者,是民国时期少见的非“海龟”取得重大学术研究成果的学人巨匠。董作宾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所获史学硕士,1927年至中山大学任教结识傅斯年,后加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,1948年获评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。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是傅斯年创建的、民国时期最为重要的历史学、考古学研究的国家机构,其中大部分研究人员都是留学归来的“海龟派”,是傅斯年要证明“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”的桥头堡。“土包子”董作宾能在史语所考古组以个人学术成果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,足见其个人才能与努力。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工作期间,董作宾是安阳殷墟发掘的先锋。1928年8月,董作宾前往安阳殷墟遗址进行考察后做《民国十七年十月试掘安阳小屯报告书》,此为史语所决心发掘安阳殷墟遗址的发端。1928年10月,董作宾主持了第一次安阳殷墟遗址的试掘,从而拉开了民国时期对殷墟遗址长达十年、先后共进行十五次的考古发掘,成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起点。安阳殷墟遗址发掘出来的甲骨文在董作宾的主持整理下,最终著录为《殷墟文字甲编》和《殷墟文字乙编》,董作宾的余生从此与甲骨文研究紧密相关,成为他一生努力前进的事业。基于董作宾先生在甲骨文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感召,我读了这本《甲骨文的故事——汉字的寻根探源之旅》,海南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。序言开篇,“甲骨文是我父亲——董作宾先生一生的最爱,这些史料对中国历史非常重要,连孔子以至司马迁在写《史记》之时,都不知道有甲骨文的存在。”读着有些反感。在1899年被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发现之前,中国人从来都不知道有甲骨文存在,遑论作古两千多年的孔子和司马迁?书第一章说,“要谈甲骨文,是很难和董作宾先生分开的,正因为有了他,甲骨文才能被世人看见,也正因为有了甲骨文,董作宾的成就才能流传于世,即使两者相隔三千余年,却如此紧紧地纠缠在一起、无法分割。”这个逻辑关系我有点理不顺了。先发现甲骨文才有安阳发掘,然后才有了董作宾的学术成就,没必要为捧一个人而颠倒顺序,这样胡说想来董作宾先生也不会同意吧。关于这本书的内容,摘录一下豆瓣上关于这本书的官方资料:独家收录甲骨学权威、世界文化遗产:殷墟考古第一人董作宾先生珍贵手稿,跟随大师重返考古现场,寻找汉字源头。大师手稿重现:援引中外知名的甲骨学权威——董作宾先生的手稿论述,重新认识甲骨文和中国文字。民国初年考古传奇:董作宾先生亲临殷墟考古现场,重现甲骨文出土的艰难历程和发现。殷商文化考察:透过解读商人独有的甲骨占卜文化,走入历史现场,看见殷商先民生活的样貌。汉字寻根探源:从字形、字义的演变到文字背后的小故事,认识60个有趣的甲骨文,进而认识字里蕴藏的丰富文化。全书共分四章,除第一章《董作宾先生趣谈甲骨文》外,其余三章都是公开可见的甲骨文相关资料性知识的堆砌。豆瓣关于董敏的介绍说,董敏,董作宾先生的三子,著名摄影家,投身父亲最爱的甲骨文普及化上。董敏的序言说,我是“甲骨文的小书童”,因为他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要替董作宾研墨、拖纸,方便董作宾在巨大的纸上写字。“父亲逝世多年后,我更体认到甲骨文所表现的智慧、创意之深奥和伟大。”网上搜到他多次来大陆进行交流活动,但未见其有何关于学术研究的成果和论述。一本借董作宾大名挂羊头卖狗肉的书,颇有出版社借董敏作为董作宾儿子身份授权自行编辑出版产物。目前豆瓣评分为6.9,仅152人参与评价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作者:紫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头条新闻
图片新闻
新闻排行榜